喷射泵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喷射泵厂家
热门搜索:
成功案例
当前位置:首页 > 成功案例

乌蒙磅礴春来早看六盘水农业如何破题

发布时间:2021-06-18 18:45:54 阅读: 来源:喷射泵厂家

乌蒙磅礴春来早——看六盘水农业如何破题

刚刚过去的2005年,六盘水市农业农村工作可谓“亮点”频闪:在前不久全省三年一次的农业“三增”工作评比中,该市2003年至2005年农业工作获得二等奖,这是该市在全省历次农业工作评比中获得的最好成绩。

是年,六盘水农业农村工作的“亮点”还包括:全市6个一类重点贫困乡基本越过温饱线,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100个一类重点村中,52%的村基本达到整体脱贫;尤其是小额信贷扶贫到户工作,在全省乃至全国获得较高评价,其中盘县被命名为“小额扶贫贷款模范县”。“我市的农业农村的工作能这么‘出彩’,其实一点也不奇怪”。这名干部拿着手中的一份文件告诉:“看看今年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十件实事’内容,就晓得市委、市政府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视程度了,今年10件大事中就有8件是涉及农业和农村。”地处乌蒙山麓的六盘水大部分地区处于喀斯特岩溶地貌,莽莽群山在馈赠了丰富矿产资源的同时,自然生态环境恶劣,山高坡陡,土壤贫瘠,石漠化以及倒春寒、冰雹、秋风、凝冻等灾害性气候,已成为六盘水市农业生产中的一大绊脚石。加上农村人口文化素质整体偏低,长期对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使该市的农业农村工作遭遇很大的困难和压力。或许从这些数据中,六盘水农业农村工作的严峻形势可从中窥见一斑:全市4个行政区中,就有六枝特区、盘县、水城县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市共有68个乡镇列入全省扶贫开发重点乡镇,占全省重点扶贫重点乡镇总数的7.25%,占全市乡镇总数的69.83%。2000年,全市低收入人口达48.46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1313元,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在农村经济总量小,基础条件差,贫困面大的前提下如何实现农村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六盘水各级党委、政府一直都在思索着这一沉甸甸的话题。“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市委书记辛维光指出,在基础条件差,城乡差别大的前提下,六盘水必须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用城市理念来建设农村。

工业反哺农业:激发农村活力元素

3月13日,盘县淤泥乡的农村女孩黄敏悦激动不已,当天,她与来自全市各地农村的250名青年同时成为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首批乡村卫生和畜牧兽医专业培训班的学员。黄敏悦激动的不仅是她与同学们在学校经过两年的正规学习后,将获得中专毕业证书,分别被分配到自己所在的村进行乡村医疗卫生保健及畜牧兽医工作,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自己学习期间,享受的是全部免费待遇,所有学习、生活费用均由市政府“买单”。免费培训乡村医生和兽医,是今年六盘水市委、市政府要办的“十件实事”之一。该市计划今年出资400余万元,为500个村培养乡村医生和兽医,以解决农村公共卫生投入不足,农民缺医少药和畜牧兽医短缺现象。作为一个新兴工业城市,六盘水“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明显。据调查统计,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还不及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四分之一,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方面城乡之间也存在很大差距。“没有农村的全面发展,就没有全市的小康”。市长刘一民说,六盘水在工业快速兴起的情况下抓农业农村工作,必须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战略,加大对农村投入。除了使用好中央和省投入的扶贫资金,六盘水在市级财政资金安排上,尽量向农业农村倾斜。自2001年以来,全市市级财政安排的支农资金已超出1亿元。在财政极为紧张的情况下,六盘水还在支农资金以外专门安排了市级专项扶贫资金。2003年至2005年,该市共挤出资金2500万元专门用于农村扶贫开发。今年,又安排1000万元作为市级扶贫资金,并决定将全市财政扶贫资金和涉农资金进行集中整合,重点投入到一类重点村,以解决资金分散使用,扶贫效果不明显,农民脱贫不稳定等问题。在实行“多予”的同时,六盘水还坚持“少取”的方针。2004年,该市率先全部减免了6个一类乡的农业税152.5万元,减免贫困中小学生教科书本费77万元,并解决了1993年以来这些乡政府性债务625.54万元。紧接着,钟山区也跟进,当年全部减免全区农民的农业税费。在加大投入的同时,六盘水还增加社会金融的农业的倾斜力度,做好小额扶贫贷款工作,扶持贫困户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到目前为止,全市共累计发放小额扶贫贷款4亿多元,扶持20多万贫困户发展生产,重点培育畜牧、种植等特色产业。前进村是水城县纸厂彝族乡的一个多民族聚居村寨,2000年前,村民人均收入只有1000余元。近几年来,市、县有关部门加大了帮扶力度时间长了,先后投入上百万元修通了进村公路,并帮扶村民调整产业结构。如今,该村依靠发展特色农和旅游观光,人均收入已超过2700多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分类扶贫:山乡旧貌换新颜

如果说六盘水市农业基础条件与其它地区相比整体比较脆弱的话,那么在一些地势偏僻、土地贫瘠的石山区、深山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农业基础条件更是恶劣。其中,以各区县市结合部的八担山和三岔河为主的“一山一河”地区为最,全市6个一类当前重点扶贫乡大都集中在该片区,共有贫困村285个,贫困人口近10万人,是全市贫困面最广、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在扶贫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六盘水决定推行分类扶贫、重点扶贫的方针。2002年,市委、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八担山和三岔河地区进行调研后,下发了《关于实施“一山一河”地区扶贫开发的决定》,把6个一类乡和“一山一河”地区作为全市扶贫开发的重点区域,实施重点分类扶贫。在重点地区扶贫开发过程中,六盘水建立了领导干部扶贫联系制度,市、县(区)两级四大班子成员都分别建立扶贫联系点,每一名成员均要联系一个重点乡、村进行帮扶。其中,市委书记副书记每人联系一个一类乡帮扶,其他班子成员每人帮扶一个村。此外,还建立市、县(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挂钩扶贫制。在对“一山一河”地区重点扶贫的基础上,六盘水还实施100个一类重点贫困村整村推进计划。从2001年开始,六盘水每年都要组织100余支市直党建扶贫工作队进驻重点乡、村开展扶贫帮扶。4年多来,各单位共派出8000余人次开展驻村帮扶,为贫困地区群众办了大量实事。六盘水市坚持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一起抓,实施农村“导富工程”。从2003年开始,该市提出抓“五个100”的思路,即:重点帮扶100个一类重点贫困村,抓100个科技示范村,100个“学色绿”示范村,100个畜牧百强村和100个生态文明小康村。如今,这些村已产生了示范辐射作用,成为农村脱贫致富的领跑者。通过分类重点扶贫开发,六盘水农村的产业结构得以调整,畜牧业养殖、林业生态、农业产业化等取得突破性进展。畜牧养殖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头戏,发展明显加快,已成为全市农村经济中最活跃、最有发展潜力的支柱产业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目前已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36.1%,高出全省2个百分点。一批产业结构调整的典型纷纷涌现:如六枝特区的优质稻、折耳根,水城县的马铃薯、猕猴桃等,已成为农民致富增对高份子聚合物的大部份利用而言收的支柱。扶贫开发使得昔日的贫困山乡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截至2005年底,六盘水全市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1313元上升到1863元,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18.3%提高到2005年27%,取得年增长1.7个百分点的成绩。5年间,全市共解决19.12万名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减少低收入人口近20万人。在全市1500多个行政村中,通公路的村达1062个,通自来水的村781个,通的村867个,通广播电视的414个。其中,6个一类乡人均年收入每年增长在10%以上。六盘水市政府一位主要负责人告知,“十一五”期间该市将在增加农业投入、优化产业结构,做强特色产业,提高农民素质等方面下功夫,坚持城乡统筹,以工促农,以实现工农同步发展,城乡和谐繁荣。 作者:黄诚克任健

桂平试验机
紧固件扭转试验机
三明职业装定做